商羊舞
发布时间:2021-09-14
商羊舞,是发源于鄄城县境内北部地区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舞蹈,流传于李进士堂镇、旧城镇一带,以李进士堂镇杏花岗村最为著名。据考证此舞源于商周时期,成熟于春秋战国时期,宋明时期是鼎盛期。
据杏花岗村一带的商羊舞艺人介绍,商羊鸟是一种吉祥鸟,每逢阴天下雨之前,就有成群的商羊鸟从树林里出来,又蹦又跳,又窜又闹地玩耍。天长日久,人们见商羊鸟出现,就知道雨要降临,家家户户挖沟开渠、疏通水路,为灌溉良田作准备。随着历史的变迁,商羊鸟逐渐绝迹,当地人们再也看不到商羊鸟的足迹。于是,每当天将大旱时,人们就自扮商羊鸟,戴面具,拿响板,单足高跳,并模仿商鸟摇头晃脑,脚挂铃铛,蹦蹦跳跳。该舞的动作也出现在当地一种叫做“碰拐”的儿童游戏中,此游戏为两儿童各将一腿抱起,用膝盖相互撞击。据商羊舞老艺人讲,此种游戏即出自商羊舞。至今,在古典舞中仍有“商羊腿”的动作名称,其动作是一足立一足抬起,与此类似。
关于商羊舞的文字记载,最早见于《孔子家语.辩证》:齐有一足之鸟,飞集于公朝,下止于殿前,舒翅而跳。齐侯大怪之,使使聘鲁,问孔子。孔子曰:此鸟名曰商羊,水祥也。昔儿童有屈起一脚,振讯两眉而跳,且谣曰:天将大雨,商羊鼓舞,今齐有之,其应至矣也。急告民趋治沟渠,修堤防,将有大雨为灾。顷之,大霖雨,水溢泛诸国,伤害民人。惟齐有备不败。东汉王充《论衡·变动》云:“商羊者,知雨之物也,天且雨,曲其一足起舞矣”;蒲松龄的《聊斋志异》跳神篇则对“商羊舞”有了舞蹈的记载:“妇束短幅裙,屈一足,作商羊舞”。可见商羊鸟的出现是一种水祥吉兆,人们见商羊鸟出现,就知道雨要降临。每当天旱久不雨时,人们就盼望商羊鸟的出现。人们就自扮商羊鸟,戴面具,拿响板,结彩铃,模仿商羊鸟的动作,舞蹈蹦跳。这种模仿商羊鸟求雨的动作与传统的祭祀仪式逐渐结合在了一起,经过鄄城先民们的不断升华、完善,逐渐成为一种民间舞蹈——商羊舞,并且这种活动除了在天旱求雨时进行外,还形成了固定的举行日期——每年三月三,自商周起,世代相传至今。
商羊舞是富有地方特色和民俗特色的民间舞蹈,她和我国舞蹈的形成与发展有着很深的渊源,是鄄城人民传统文化的突出表现形式,寓含期盼精神、信仰、价值取向,涉及鄄城节日习俗等方方面面,具有人类学、民俗学研究素材的特殊价值,已受到国内外学术界关注。商羊舞植根于鄄城人民群体的文化传统或文化历史之中,也是被广泛认同的中华民族具有美好象征意义的舞蹈形象之一。
1956年,经过老艺人赵子琳的挖掘整理,商羊舞被搬上了文化舞台。1990年商羊舞载入《中国民间艺术大辞典》民间舞蹈篇,2006年列入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